7月12日,科沃斯集团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科沃斯集团上半年净利同比预增57.64%~62.57%。昨天,科沃斯集团机器人核心部件及机器人本体制造项目落地湖州市南浔区,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年产各类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约2000万件、产值超10亿元。除多品类发展持续见成效外,旗下添可食万炒菜机器人或将成为科沃斯集团的新业务增长曲线。
京东外卖“七鲜小厨”落地北京长保大厦并开始试营业。作为京东的首家外卖自营店,“七鲜小厨”成为京东探索新外卖模式的前沿试验田,其布局炒菜机器人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添可品牌,五年前便在炒菜机器人赛道展开深耕布局,并基于中餐数字化、标准化开展相关研发;2023年,持续开拓商用领域,推出“食万星厨”商用炒菜机器人。经过持续的技术升级与产品迭代,食万星厨已为行业提供了一套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而这种标准需要由各种基于菜品口味的大量研究来支撑。为此,添可成立了数字美味研究院,并设立数字美味研究员、数字美味工程师等岗位,与国际领先的食品感官科学实验室展开产研战略合作,对中餐进行底层解构。通过“大厨菜品风味轮”和“大厨绝技数字芯”,将火候控制、颠勺手法、调味配比等经验转化为数据模型,再通过硬件精准复刻。
例如食万天工的“具身烹饪体”,能模拟10档控火、8种调味动作,1:1复刻大厨技能,实现全链智能烹饪闭环,从经验主义走向工业标准化。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风味数字化”。比如“锅气”——它涉及美拉德反应、水分蒸发速度、温度曲线等。添可通过红外感应与NTC温度传感器精准控温,打造快速且均匀的立体加热效果,达到猛火快炒的口感。
商用领域,食万星厨炒菜机器人通过持续优化,同样达到了精准的品类覆盖与极致的效率突破。
添可食万星厨重新将现炒现做的美食,安心端上消费者的餐桌,诠释了商用炒菜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成为行业当仁不让的“领头雁”。
食万星厨已经在B端市场抢先布局,并形成了规模化成果。目前食万已与包括半天妖旗下“贵州小炒花盘子”、嘎有枝味下饭菜等超100个品牌合作,在200多家门店落地。通过添可食万星厨,这些品牌和门店实现了后厨的智能化升级,帮助餐饮店铺实现降本增效。
值得注意的是,食万星厨为商家提供的并非只是“机器”,而是一整套智慧解决方案。包括为落地商家提供从菜谱研发、门店落地、品控管理到供应链优化的全链路支持,为中小餐饮、外卖商家解决了质效问题的核心矛盾。
添可CEO冷泠此前曾提过:“我们其实是把工程师思维用到美食烹饪上面去。”
小菜园在近期计划用单价五万元的价格,采购2000台炒菜机器人;据老乡鸡招股书披露,其截至4月已有388家店铺采用自动设备;而湘式盖码饭“霸碗”,已公开披露其所有门店都配备炒菜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