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最新资讯,投资界全方位播报火锅相关话题,全面解读火锅投资、融资、并购等动态。
在商业世界里,传奇龙头的诞生,往往都离不开强势对手的“锤炼”和“辅助”,海底捞和巴奴这对CP,也不例外。
不可否认海底捞有消费粉,但过往的核心消费主力家庭群体消费不动了,消费者在年轻化。火锅赛道也呈现出求新求鲜、高性价比、重视体验等趋势,海底捞虽通过“科目三”等捕捉到新顾客群体,如何持续迎合新消费主力仍是...
2024年火锅市场稳定增长,规模达6175亿元,呈现求新、求鲜等趋势,消费者看重新鲜度,供应链积极跟进助力发展 。
“万物皆可配咖啡”,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飙升,新奇吃法吸引了大量人尝鲜。
站在海底捞、张亮麻辣烫等企业背后的安井食品,1月20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实现A+H(A股和港股)双重上市,再次让预制菜成为话题中心。
2023年全球海外火锅店数量已经达到13.4万家,市场规模达289亿美元,占国际中式餐饮市场份额的11.1%。
说到底,过去几年,巴奴傲人的成绩主要建立在仅有百余家门店的基础上,随着门店数量扩张,其愈发需要直面竞争对手围剿的压力。目前客单价下滑,说明巴奴的“产品主义”并不具备绝对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竞争对手...
在中国火锅市场上,海底捞无疑是非常有名存在,虽然非常多的排队,但是也是人均过百的存在,不过就在最近这个有名的海底捞也开始开卷九块九了,让人不禁想问这火锅降价潮是停不下来了吗?我们该怎么看这件事?
副牌的设立,是海底捞品牌效应和供应链优势的不断延伸,但进入其他赛道,究竟是“一通百通”还是“隔行如隔山”?还需要市场的验证。
按目前的发展态势,这次火锅外卖的热潮仍将继续。从长远来看,作为有效增量的快餐外卖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从地摊火锅到地摊牛排锅、地摊牛腩锅,近两年来餐饮界涌现出了一批“地摊风”品类,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共性:主打口味火锅+自助+地摊破店风,开在街边、走性价比路线。
去年,自称“精神股东”的杰森参加了两次海底捞的会。5月的夜宵座谈会规模不大,由海底捞执行董事邵志东亲自主持。邵志东正好坐他旁边,不仅全程称他为杰哥,还多次敬酒,毫无架子。10月的抱团大九游体育官方平台会原本是内部高管...
但在平价面前,这些似乎可以被忽略和宽容。一位消费者在某平台评论区留言:这么便宜的价格,自然不能奢求米其林的味道。便宜、方便,能填饱肚子,就值得以后常来。
经历餐饮寒冬,企业们似乎更加明白,保利润率比保增长率重要,活着比盲目扩张重要。
冒菜、牛肉炒粿条、下饭火锅菜、烫捞杯……火锅店开始扎堆做起了快餐外卖。
故事感、真实感、烟火气,或许可以架构起一座人人可以进入的赛博故乡。但若想要借助下沉市场实现更大增长,可能还需要海底捞持续打磨门店模型。但下沉市场所爆发的强大魅力,仍值得海底捞以及更多品牌持续投入。
在如今餐饮行业集体卷价格的大趋势下,走进一线城市商圈的旋转小火锅,仅靠性价比显然是不够的,供应链的建设,才是未来长久经营的关键。
“开餐厅,还不如当收尸人”。在很多人眼里,二手设备回收是一门利润丰厚、风险还低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