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9game)体育·官方网站-九游官方门户

公司新闻

巴奴冲刺“火锅第三股”离海底捞还差8个呷哺呷哺

  近日,巴奴火锅正式递交港股上市申请,计划募资 28 亿港元新增 150 家直营店,这意味着这家从河南安阳街边小店起家的品牌,要在三年内将现有145家门店规模近乎翻倍。

  若成功挂牌,以“高端火锅”著称的巴奴火锅将成为继海底捞、呷哺呷哺之后,中国火锅江湖第三家上市公司,试图用“毛肚+菌汤”的差异化定位,在6000亿火锅红海中烫出一条高端化通路。

  2001 年,巴奴火锅诞生,其名字源于重庆的纤夫文化。而创始人河南人杜中兵的创业之路却布满坎坷。最初的巴奴走得并不顺遂,在河南安阳、郑州开出的几家门店,始终困在“重庆火锅” 的同质化竞争里打转。

  那时的火锅行业正集体陷入一场荒诞的服务竞赛 —— 所有火锅店都在疯狂模仿海底捞的 “贴心服务”:从免费美甲、擦鞋到专人哄娃陪聊,甚至给单身顾客摆上玩偶“陪吃”。这些跳出传统餐饮边界的服务创新,一度让消费者眼前一亮,却也逼得同行们陷入恐慌式跟风。

  免费水果悄悄升级成自助甜品台,普通等餐区被改造成花样百出的候餐区,人力成本跟着节节攀升。火锅店员工的培训清单越拉越长,从基础的传菜拓展到聊天、表演、情绪安抚等 20 多项技能,背后是不断高企的运营成本。

  就在全行业都在服务赛道上卷得不可开交时,2012 年的巴奴做出了一个惊人决策:把所有“巴奴火锅” 的招牌换成“巴奴毛肚火锅”,广告语也改成掷地有声的“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这看似冒险的转身,实则是从服务内卷的泥潭中抽离资源,将所有力量精准倾注到产品差异化的刀刃上。

  巴奴火锅坚信“服务是锦上添花,锅里的东西才是根本”,以活性生物酶嫩化技术,替代了传统毒火碱发制毛肚的工艺,首创菌汤 + 骨汤 + 麻辣三味锅替代传统鸳鸯锅,还有主打“能冷鲜不冷冻,能天然不添加,能当天不隔夜”的中央厨房供应链,这场变革成效显著,巴奴的毛肚名声打响。

  然而,这套曾支撑品牌突围的差异化护城河,近年来正接连出现裂痕。2023 年,巴奴主推的“富硒土豆”被第三方检测机构曝出实际硒含量仅为宣传值的1/10,引发消费者对其产品宣传真实性的质疑。

  同年,其子品牌“超岛自选火锅”因使用鸭肉冒充羊肉销售,被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处以 44.8 万元罚款。值得注意的是,该子品牌的实际运营负责人为杜中兵之子杜夯,这一关联让事件的舆论影响进一步扩大。

  此外,创始人杜中兵的言论争议变大,一句“月薪 5000 不要吃巴奴”的公开言论,不仅触动了大众对消费分级的敏感神经,更让品牌长期标榜的 “产品价值” 遭遇信任危机。

  在这场信任危机背后,是行业价格生态的深刻变化。数据监测显示,海底捞客单价已从三年前的 110 元降至 97.5 元,主打年轻市场的怂火锅更是从 150 元回调至 109 元,而巴奴 138 元的客单价在消费降级趋势下,形成了与市场主流价格带的明显偏离。

  资深连锁产业专家、和弘连锁咨询总经理文志宏指出,巴奴“产品主义”的定位实则是一把双刃剑:该定位让大众认为其产品品质优良,从而主动选择,因此形成较高期待;但一旦出现产品品质不符或价格虚高的情况,失望会更严重,极易对品牌带来伤害与损失。曾经以“产品主义”重构行业认知的巴奴,如何在产品力公信力受损与价格定位承压的双重挑战下破局,正成为餐饮行业价值回归的样本。

  巴奴的全国化困局是区域品牌升级过程中的典型困境。曾坚持的产品主义理念,本应成为品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在缺乏规模效应支撑的情况下,反而成为负担。

  据公开数据,截至 2025 年,巴奴 145 家门店中,河南一省就独占 53 家,占比高达 37%,一线城市布局过少,巴奴的城市布局过度依赖河南市场的格局,二线城市是否能够验证巴奴的“高端下沉”,这还是个问号。

  2022 年巴奴火锅将行政总部从郑州迁至北京,搭建起“北京 - 郑州”双中心架构,同时划分出华中、华北、华东等区域。然而,巴奴门店密度不足,北京仅约7家门店,上海、深圳、西安、南京、郑州、苏州门店密度严重不足,如此分散且不均衡的布局,不仅让巴奴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也让资本市场思考:一个区域性特征明显的品牌,如何支撑起全国化的估值预期?

  赢政通创始人徐廉政认为,巴奴选择重点布局非一线市场能够增加营收和利润,但从战略角度来看,品牌却从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自身特色的价值认知的增长。具体来说,巴奴从以毛肚为特色的火锅起步,本应构建运营壁垒,但在二线市场面临存量市场博弈和消费降级的双重压力,高品质与低价的矛盾突出,导致品牌认知与体验感存在矛盾,影响店面扩张速度与供应链质量。若想彻底走下沉市场路线,需要重构整个运营、供应链、产品与服务价格体系,从而维持品牌长久发展。

  巴奴投入1.5亿元打造的“第三代供应链”设立了 5 大区域中央厨房,秉持“能冷鲜不冷冻、能当天不隔夜”的原则,巴奴目前的供应链覆盖半径达300公里,单仓服务30-50家门店。以河南新乡为例,区域内门店密度达每20公里1家,中央厨房却面临着距离局限,原本的300公里直线公里以上,跨区域配送成本将飙升。

  据数据显示,2024年,巴奴原材料及消耗品成本占总收入的32.1%,远超行业25%-28%的平均水平。

  为了实现新鲜配送,巴奴计划在多省建设卫星仓,例如江苏、东莞等城市,投资的2.3亿元相当于2024年净利润的1.87倍。

  更关键的是,巴奴145家门店的规模与海底捞的1368家相去甚远,海底捞是巴奴的10倍。这直接导致巴奴采购成本比海底捞高,2024年,海底捞实现营收427.55亿,是巴奴的18倍,净利润47.1亿,而巴奴同期为1.96亿元。

  以2024年营收计,巴奴、海底捞、呷哺呷哺的营收分别为23.07亿元、427.55亿元、47.55亿元,巴奴距离海底捞的营收规模,还差8.5个呷哺呷哺。

  翻台率是餐饮行业的关键指标,在资本看中的翻台率指标上,数值越高,回报更高。2024年,海底捞日均翻台率为4.1次,巴奴2025年第一季度翻台率为3.7次,但还是比不上海底捞。

  九游体育官方平台

  在与竞品的较量中,巴奴的劣势愈发凸显,海底捞凭借供应链有效分摊门店成本,再加上近日部分门店22元工作午餐的推出,持续挤压着巴奴的市场份额。

  除此之外,巴奴在收入结构上较为单一,并没有像海底捞、凑凑等拥有外卖等其他收入。

  而巴奴引以为傲的直营店模式也充满挑战,2025-2027年拟新增150家直营店,年均增速超30%,较过去三年年均新增24家的速度提升近一倍。直营虽保障品质,但回报周期偏长。根据餐饮行业公开数据测算,巴奴单店初始投资约需800-1200万元。即使按火锅行业平均净利润率12%估算,年利润约394万元,回报周期仍需3-4年。

  最重要的是,目前消费分级和降级的社会现象,让巴奴的“品质溢价”遭遇双重冲击。一线城市门店密度不足,冷链成本难以摊薄,下沉市场高客单价与三线城市消费能力脱节,这种 “越扩张越亏损”的恶性循环,让其“品质护城河” 沦为拖垮现金流的枷锁。

  《火锅产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全国火锅市场规模达6175亿元,同比增长5.6%,火锅门店数量同比增长3.9%。预计2025年火锅市场规模将达6500亿元。其中川渝火锅以66%的份额稳居主导,北派、粤式火锅分占 18% 和 10% 的细分版图。

  据红餐大数据,2024年11月火锅门店数量达到高峰,超过52万家。而火锅连锁化率已经从2023年初的23%-24%,逐步提升至2025年超过25%的水平。而2024 年18.5万家新开门店与 21 万家闭店的悬殊数据,表明整个行业正经历“闭店多于开店”的马太效应。

  火锅赛道呈现出求新、求鲜、追求性价比以及重视体验四大趋势。火锅品牌创新迭代速度加快,部分品牌每1至2个月就会上新一批新品。

  当下,120元以上的高端火锅市场规模已触手可及,增长天花板清晰可见。而火锅下沉市场成为新战场。

  虽然巴奴在三四线%,但是许府牛、围辣小火锅等新势力以48元客单价和极致供应链效率抢占县域家庭客群。有数据显示,自2023年四季度以来,火锅人均消费金额持续下行,从2023年80多元下行至2024年末的70多元。这反衬出巴奴138元高客单价与下沉市场购买力的断裂。

  更关键的是,在股权结构上,杜中兵夫妇控制83.38%投票权,如此高度集中的治理模式,虽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决策效率,让企业在市场变化中快速反应,但也引发了市场对关联交易透明度的广泛质疑。

  比如,招股书在提及“超岛假羊肉”事件时,显得轻描淡写。在这起事件中,超岛因用鸭肉冒充羊肉被罚款44.8 万元,性质颇为严重,但招股书中仅说明这一事件可能引发的潜在集体诉讼风险。

  尽管番茄资本2020年投资1.23 亿元,以及前蚂蚁集团 CEO 胡晓明加盟,为巴奴注入了互联网基因与资本运作层面的想象空间,但二级市场的拷问更为直接。

  巴奴若不能在未来3年快速突破 300 家门店的规模临界点,不仅难以满足上市对持续盈利能力的要求,甚至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淘汰。即便快速扩张,其 “品质火锅” 的单一叙事恐难支撑成功上市后股价表现,反而可能因扩张带来的固定成本攀升、管理压力加剧陷入波动等问题。

  火锅江湖的资本盛宴从不缺沸腾的故事,而这一次,港交所的钟声将丈量出巴奴与资本野心的最后距离。巴奴能否成功上市,并在上市后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自身命运,也将为整个餐饮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Copyright © 2024 九游食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007206号  网站地图